現代意義上的海水淡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發展起來的。戰后國際資本在中東大力發展石油,帶動了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長。這個原本干旱的地區對淡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中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加上豐富的能源資源,使海水淡化成為解決該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的現實選擇,并對大型海水淡化裝置提出了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在20世紀60年代初,多級閃蒸脫鹽技術應運而生。現代海水淡化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時代。
海水淡化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始于干旱的中東地區,但并不局限于該地區。由于世界上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離海120公里以內,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在中東以外的許多國家和地區迅速應用了20多年。其實,海水淡化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解決缺水問題廣泛采用的戰略選擇,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廣泛認可。
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和工業應用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在此期間,形成了以多級閃蒸、反滲透和多效蒸發為主的工業技術。專家們普遍認為,這三種技術在未來三、四十年內將繼續在工業應用中發揮主導作用,但反滲透的比例將越來越大。從區域來看,中東海灣國家由于其大型化和超大型化、適應于污染重的海灣水以及預處理費用低的優勢,然而,在中東以外的地區,反滲透膜法將是主要方式,因為膜法在能耗和成本方面具有優勢。
我國對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始于1958年,起步時采用的是電滲析技術,而后逐漸轉移到反滲透技術和蒸餾技術。近期,反滲透海水和微咸水(半海水)淡化(包括進口系統)的產量估計超過35000m3/天。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新材料的應用,不僅使產量增加,而且淡化成本也在大幅度降低。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