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標志著中國區域發展從陸地經濟向海洋經濟延伸,進入實施階段。這是中國從國家發展戰略的總體角度作出的新的戰略選擇和決策部署。“建設海洋強國”已成為廣大海洋工作者的目標和動力,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努力推動海洋經濟向優質高效轉變,推動中國海洋發展和經濟發展進入大戰略新階段。從此,藍色經濟成為沿海省市戰略發展的主戰場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新興海洋產業將是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亮點。重點培育海水利用、海洋裝備制造、海洋醫藥生物制品、航運服務等海洋新興產業,積極規劃海洋經濟發展新動力。例如,在膜制造和海水淡化設備整機制造的領導下,我們將引進和生產高性能海水淡化膜、海水高壓泵、高效能量回收裝置、高性能蒸汽壓縮裝置,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打造集研發設計、整機制造、設備集成、設備加工、關鍵材料與部件、醫藥生產、總承包為一體的百億級海水淡化產業鏈,建設國家海水淡化產業制造研發基地。
長期以來,我國各省市都十分重視利用海水淡化技術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中國科研機構一直致力于海水淡化技術和設備的研究,積極擴建海水淡化廠,構建國家海水淡化產業鏈。
自從海水淡化被列為“十五”期間的示范項目以來,天津、大連、青島、浙江等地相繼完成了一批海水淡化項目。隨著反滲透膜技術的廣泛推廣,海水淡化能耗指標降低了約90%,成本不斷降低。如果進一步開展海水的綜合利用,并將濃鹽水淡化用于制鹽或化學提取,可以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發布《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我國海水淡化總規模將達到290萬噸/天以上,海水淡化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將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重點突破反滲透膜組件、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技術。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是發展海洋經濟戰略的強有力推手之一。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