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體對水的需求量因年齡、體重、氣候及運動強度等因素而有所差異??傮w來說,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1500~2800mL的水,以補充因排尿、呼吸、出汗等人體丟失的水分。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直接飲用水獲取的,還有一部分通過飲食、新陳代謝獲取。除了人體所需,日常生活和生產作業也都離不開水??梢哉f,水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工業生產價值。
世界性水資源匱乏影響下,水量已經不能滿足人類需求。地球上淡水的分布與經濟和人口的分布之間十分不均衡,其中,貝加爾湖擁有地球地表淡水儲量的20%;積雪覆蓋,人跡罕至的南極擁有地球淡水儲量的72%,多種原因之下,世界多個國家已經處于嚴重缺水狀態,其中就包括非洲及我國中東地區。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我國實施了“南水北調”這一浩大工程。對于中東那些缺水但不缺石油的國家,無處調水,只能另辟蹊徑解決這一棘手問題,比如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指通過水處理技術脫除海水中的大部分鹽類,使處理后的海水達到生活用水或工業純凈水標準,并能作為居民飲用水或工業生產用水,是實現水資源開發的開源增量技術。水資源危機的加劇讓海水淡化技術得到快速、長足的發展,世界各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海水淡化技術,以求找到經濟高效的工業化方法。
海水淡化技術發展至今,已有超過20多種方法,其中包括反滲透法、低溫多效、多級閃蒸、電滲析法等。從世界范圍看,反滲透法以其投資低、能耗低的優點成為了目前海水淡化主流技術,反滲透法是指在膜的原水一側施加比溶液滲透壓高的外界壓力,原水透過半透膜時,只允許水分子透過,其他物質不能透過,進而實現海水淡化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淡水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一側,使海水一側的液面逐漸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這個過程為滲透。
海水淡化技術技術可將海水里面的溶解性礦物質鹽分、有機物、細菌和病毒以及固體分離出來,具有適用范圍廣、淡化規模適中、項目施工時間短等諸多優點,出水水質符合飲用水標準,可以大大改善淡水資源的嚴重短缺。其組成主要包括:取水系統、預處理系統、海水淡化脫鹽系統、能量回收系統、化學清洗系統、化學加藥系統以及裝置供配電及自控系統。
海水淡化不僅能以低能耗運行,還能在高通量環境中實現更高的產水量,優化運行成本。隨著技術的革新及生產方式的轉變,海水淡化技術經濟可行性已經得到大大提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淡水需求量的日益增長,海水淡化技術未來將會進入更多領域,我國海水淡化產業有望出現爆發式增長,前景廣闊。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