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自然全媒體3月9日訊:在今年的全國政協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李林梅提交了一份關于將海水淡化作為新水源納入國家水網工程的提案。
李林梅表示,總體而言,中國目前以通信、存儲、連接和控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家水網工程的核心仍然是對現有水資源進行時空分配的問題,并沒有創造水資源增量。她認為,大力發展以海水淡化為代表的水資源轉化技術作為新水源,推廣大規模應用,對于因地制宜準確解決區域水資源短缺問題,保障流域水安全和水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應該在議程中提及。
“海水淡化具有產水穩定、水質優良、建設規模靈活的特點,已發展成為沿海缺水國家和地區重要的新水源。隨著技術的進步、應用規模的擴大和運維水平的提高,海水淡化的成本顯著減少。與長距離調水相比,海水淡化具有投資少、無淹沒、無移民等優點,經濟性更好。此外,海水淡化的核心技術廣泛應用于傳統水源升級、工業廢水處理、中水回用等民生領域,在增加水資源量、改善水環境、修復和維護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技術發展階段和公眾意識等因素,長期以來,各行各業對海水淡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其作為新水源的戰略意義認識不到位。”李林梅指出,與傳統水利工程相比,各級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對海水淡化從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到人才培養的投入相對不足,這大大地影響了海水淡化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京津冀協調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優質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深入實施,對水資源安全供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將海水淡化作為一種新的水源,納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事業的范圍,享受與水利工程同等的待遇,并將其作為一個整體納入國家水網工程的建設中是非常重要的。
李林梅在提案中提出,一是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應被視為一項重大水利工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從水利發展基金中撥出一定數額,支持海水淡化應用示范的實施,促進獨立海水淡化的大規模應用和產業升級。二是在國家重點研發中心設立海水淡化專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組織優勢單位聯合攻關,重點突破海水淡化大規模應用的“瓶頸”技術,實現核心技術和設備的自主控制。三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增加部門經常性項目預算,為海水淡化行業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提高戰略支持服務能力。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