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種豐富的自然資源,約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海水占地球總水量的96.5%。與淡水不同,它的成分非常復雜,涉及92種化學物質和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離子、微生物、顆粒等雜質,會導致制氫過程中的副反應競爭、催化劑失活、隔膜堵塞等問題。因此,海水制氫形成了兩條不同的技術路線:海水直接制氫和海水間接制氫。
海水直接制氫主要由電解水或水的光解產生。海水間接制氫是將海水淡化為高純度淡水,然后生產氫氣,即海水淡化技術與電解、光解、熱解等水解制氫技術相結合。
海水淡化,尤其是通過海水反滲透(SWRO)實現的海水淡化,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隨著膜技術的改進、更高效的能量回收裝置和反滲透(RO)系統的工藝優化,與該技術相關的能源需求、資本和運營成本都有所降低。在過去的幾十年里,SWRO海水淡化廠的能源需求已從9-10 kwh/m3降至目前的<3 kwh/m3。SWRO脫鹽水的均化成本從2.2$/m3降至<0.6$/m3,全球脫鹽能力提高了6.5倍。到2020年,總產能將達到>1億m3/天,其中約70%為反滲透,未來幾十年的產能增長預計也將遵循同樣的趨勢。
SWRO裝置包括反滲透裝置,該裝置使用膜屏障和泵輸送能量,并將鹽與水分離。使用高壓泵,水被迫通過帶有致密分離層(薄膜復合膜)的半透膜,允許純水分子通過,同時排出溶解的鹽和其他雜質以獲得純水。水電解系統耦合SWRO工廠的供水,實現海水淡化電解制氫。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