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均水資源不足100立方米/人,是國內平均水平的1/24,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90。從這個角度來看,水資源的缺乏嚴重制約了北京的經濟發展,北京未來的經濟命運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可用的水資源能否滿足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當前重要的是重塑北京,建設和發展以水為中心的城市,及時升級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續性。
北京的經濟瓶頸在于供水和高效水資源管理。在這方面,主要有兩種解決方案:減少內部消耗和將水從外部引入北京。其中,節約用水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雖然在微觀方面仍有節約工業用水的潛力,但工業用水總量在宏觀方面已基本固定,而生活用水由于居民養成的節儉習慣,不太可能有節約用水的空間。因此,只有通過農業生產才能實現節水,回收再生水用于農田灌溉將是可能的節水途徑。與水資源短缺相比,雨水回收只是節水措施的一個小實例。南水北調工程將以高昂的成本向北京注入有限的水。從長遠來看,海水淡化可能逐漸成為北京一種可持續和可靠的水資源。
海水淡化技術的出現緩解了全球淡水危機,促進了海水淡化設備行業的發展。目前,各種規格的海水淡化設備層出不窮,人們也在不斷研究如何降低海水淡化的生產成本,降低能耗。海水淡化將成為未來淡水的重要來源。
目前,反滲透海水淡化每噸水的制水成本約為3-4元/噸。如果加上設備投資折舊和銀行貸款利息,綜合成本可控制在5元/噸以內。這接近我國一些缺水城市的自來水價格。采用低溫多效工藝的海水淡化成本稍高。相比之下,反滲透海水淡化工藝在能耗、產水價格和成本方面仍具有明顯優勢。隨著中國海水淡化技術和設備國產化的進一步完善和成熟,以及項目規模的擴大,制水成本仍有下降的空間。
咨詢熱線:021-65629999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咨詢熱線:021-59145678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18:00)版權所有:萊特萊德·環境 備案號:遼ICP備12004418號-71